成都市,简称“蓉”,别称蓉城、锦城,是四川省的省会,副省级市和超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成都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的西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2°54′至104°53′和北纬30°05′至31°26′之间,总面积为14335平方公里。
成都市历史悠久,拥有4500年的城市文明史,是国务院1982年批准的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作为古蜀文明的发祥地,成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杜甫草堂、永陵、望江楼、青羊宫、文殊院、明蜀王陵、昭觉寺等。
成都市地处长江支流岷江及沱江流域,岷江及沱江干流穿越市境,市境内岷江干流长96千米,沱江干流长146千米,岷江、沱江流域面积分别占55%、45%。成都市因地处川西盆地,河网纵横、物产丰富,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截至2023年末,成都市辖20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市辖区12,县级市5,县3),261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街道161,镇100),常住人口为2140.3万人。2022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817.5亿元。
成都市不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还是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作为成渝城市群的双核心之一,成都在“西部大开发”、“中国经济转型”和“一带一路”背景下,地位越来越突出。
成都市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繁荣的经济,成为一座充满活力和幸福感的城市
成都市简介

成都市,作为四川省的省会,是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和通信中心,同时也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这座城市地处四川盆地的西部边缘,青藏高原的东缘,东北与德阳市相邻,东南与资阳市接壤,南面与眉山市相连,西南与雅安市、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成都市的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2°54'至104°53'、北纬30°05'至31°26'之间。
地理环境

成都市总面积为14335平方公里,占四川省总面积的2.95%。市区面积为3639.81平方公里,其中市辖区建成区面积885.6平方公里。成都市的地形以平原为主,西部地势较高,中部和东南部是广阔的成都平原,平均海拔约500米。境内兼有山景、平原和丘陵之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在16℃左右,降水量约1000毫米,素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美誉。
行政区划

成都市下辖11个区、5个县级市和4个县。具体包括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郫都区;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此外,成都市还设有国家级新区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
人口与经济

成都市人口稳定增长,截至2017年,常住人口为1604.5万人,比上年增长0.8%。城镇化率达到71.9%,户籍人口为1435.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51.2万人、乡村人口584.1万人。成都市出台的人才新政吸引了大量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青年人才落户,超过11万人。全市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8918元,比上年增长8.4%。
历史文化

成都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锦城、蓉城是成都的别名,芙蓉、银杏是成都的市花和市树。成都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风光绚丽多姿和名胜古迹众多而闻名于世。成都是大熊猫的故乡,也是天府之国的中心和窗口。近年来,成都市在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荣获联合国颁发的人居奖和最佳范例奖。
旅游资源

成都市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成都的旅游景点包括武侯祠、杜甫草堂、青羊宫、宽窄巷子、锦里古街、都江堰、青城山等。此外,成都还是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所在地,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大熊猫。
未来发展

成都市将继续发挥其作为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和通信中心的作用,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提升城市品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成都还将继续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发展旅游业,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